



4月14日,人民銀行舉行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宏觀審慎局局長李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羅延楓主持新聞發布會。
阮健弘表示,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結構優化,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當前,國內疫情發生頻次有所增多,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未來信貸投放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8.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億元,創歷史新高。對此,阮健弘指出,一方面,金融體系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信貸擴張靠前發力,信貸投放節奏加快。另一方面,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推動了貸款規模的增加。3月份,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為4.37%,比上年12月低8個基點。
從產業中長期貸款結構上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持續高增長。
二是工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較高。
三是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長有所回落。
四是出口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較快。
阮健弘表示,預計未來信貸投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支持經濟復蘇。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在穩增長方面如何發力?
孫國峰表示,當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對此既要堅定信心,也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這些新挑戰。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舉措,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在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在價格上,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結構上,抓緊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和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實施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
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談及多地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調的現象,鄒瀾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區域特征明顯,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確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則,采用了全國、城市、銀行三層的定價機制。近期,房貸利率下調主要是發生在銀行層面。3月份以來,由于市場需求減弱,全國已經有一百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房貸利率,平均幅度在20個到60個基點不等。此外,部分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調控要求,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在全國政策范圍內,下調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這是城市政府、銀行根據市場形勢和自身經營策略,做出的差別化、市場化調整,適應了房地產市場區域差異的特征。
鄒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屬地責任,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 風險收斂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風險收斂,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孫天琦介紹,2021年四季度央行對銀行業評級結果顯示,4398家參評機構中,4082家處于安全邊界內,資產約占參評機構總資產的99%。其中,24家大型銀行評級一直優良,資產占比70%左右,發揮了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全國高風險機構316家,數量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資產規模占比僅為1%。金融風險處置進入了常態化階段。
全力支持困難行業和小微企業紓困發展
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服務業等部分行業和小微企業受到了嚴重沖擊,正常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鄒瀾表示,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全力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企業紓困解難。
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從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和行業特定扶持措施兩個方面,對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業等特殊困難行業給予重點的傾斜幫扶。3月末,全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8萬億元,同比增長24.6%,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鄒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還將繼續扎實推進“六穩”“六!惫ぷ,全力支持困難行業和小微企業紓困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一是落實落細金融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的信貸資源傾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滿足合理的融資需求,特別是避免盲目限貸、抽貸、斷貸,支持困難行業企業渡過難關。
二是繼續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強化正向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合理提供貸款展期或續貸的安排,積極挖掘新的融資需求,擴大普惠小微貸款投放,提升信用貸款和首貸戶的比重。
三是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督促商業銀行持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完善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加快形成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與財政、發改、工信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的協調聯動,推進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積極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政銀企融資對接,更好發揮擔保增信和風險補償作用,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覆蓋面和便利度。